【实用】小学数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的:
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黄
红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
P107做一做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P1096
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课前考虑:
1.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因数和倍数,保守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来布置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笼统到笼统,没有同学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同学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同学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假如能借助同学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起同学的“因倍意识”,自主建构起“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那么同学获得的概念必定是生动的'、有意义的。
2.解决问题变“关注结果”为“对话生成”。要找出一个数的几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这里有一个方法问题。是把方法简单地告诉同学,迫切地寻求结果,还是给同学充沛的探究时间,让他们通过独立考虑、交流讨论,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很多胜利的教学标明,在教学中为同学营造出一个“对话场”,在生生、师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话中,能让师生相互分享经验、沟通考虑,生成新的看法。
3.教学宗旨变“关注知识”为”启迪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同学的智慧生长而教,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倾心追求。怎样通过对“因数和倍数”内涵的深度挖掘,在教给同学数学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他们数学考虑的方法,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释放潜能,开启心智?这是我设计“因数和倍数”这堂课的宗旨所在。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建构”,使同学领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独立考虑、交流谈论,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同学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同学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3.通过教学,让同学从中感受到数学考虑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练习纸、学号卡等。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进行考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0.1与1之间的进率是10。
2.使学生理解1.1只能是1+0.1,也即1+ 1/10。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再一次加深对0.1、0.01、0.001之间的进率认识,加强学生十进制的观念。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1.用小数表示数射线中的分数(p18/2)
我们已经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开门见山地讲授知识。]
中心阶段:
利用导入阶段的数射线。
(一)出示p18图1:提出疑问
学生讨论汇总
10个0.1是——“零点拾”
10个0.1是1
请学生说说各自的理由。
0.1就是1/10,10个1/10就是10/10,也就是“1”
出示p18图2,引导学生理解。
出示,提出下一个问题
学生讨论汇总
11个0.1就是10个0.1再加上1个0.1,就是1.1。
(三)出示p18图3,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学生看图,同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练习阶段
1.P18试一试
[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帮助学习困难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