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9-24 11:23:5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四篇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四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

1、 基础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望。

2、发展目标:

(1)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能力以及朗读感悟能力。

(2) 使学生能自主的采用小组讨论、朗读、想象等阅读方式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

课后查阅资料,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有关知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原来、几年之后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通过让学生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

读出瀑布“原来”、“几年后”的不同感触。

四、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找大瀑布的资料、准备课件、在黑板上画花圈、让学生准备地图。

五、教学过程 :

(一)、激趣设疑,导入 新课。

1、 同学们,你们看黑板上,画着的是什么呢?对,是一个花圈,今天,老师把这个花圈送给一条曾经是世界闻名的大瀑布,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 板课题,读课题

3、 看题质疑。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懂的?

2、学生读书,自学,教师巡视。

3、 学生汇报读懂的地方。

设想读懂的地方:

⑴、5个生字,形近字:廷——延讯——汛——迅

⑵、理清课文思路

⑶、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的面貌(是怎样的呢?)

读——从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看出其流量大、从飞流直下,水形如“朵朵莲花”,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看出水流湍急——看学生的资料(图片)——看课件——看到这么雄伟壮观的大瀑布,你想说些什么呢?(三四个即可)——指导读——这么美的地方,去的人会怎样呢?

⑷巴西总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的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大瀑布。(从这里,你看出了些什么?看出对大瀑布的重视)

⑸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

怎样特殊?(是为一条瀑布举行一次葬礼)

⑹塞特凯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

你用的是“曾经”为什么呢?现在的瀑布怎样呢?(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奄奄一息。)

指导读——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法)写出了大瀑布即将枯竭。板书:即将枯竭——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呢?——所以游人都怎样做的。

⑺大瀑布是位于巴西与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

我知道有些同学带了世界地图回来,你找到这个地方吗?

4、让学生说说不懂的地方,同学帮助解决

设想不懂的地方:

(1)、为什么总统要亲自主持呢?(他为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惋惜的遗憾。因为这个大瀑布一直是巴西人的骄傲)

(2)、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

进行大瀑布前后的对比。

看到如此的情景,假如你是大瀑布你会说些什么呢?现在请大家来说说我的故事,用上第一人称,把自己当作是大瀑布。(3、4个)

(3) 为什么大瀑布会葬送?(小组讨论)

(4) 汇报:

1、建水电站

2、水资源浪费。

3、破坏森林、乱砍滥伐。

过渡: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大瀑布逐渐枯竭,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所以大家就为他举行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葬礼。大瀑布即将逝世了,它会留给世人什么呢?(谈想法)

板书: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三)、课外延伸

在我们现实当中,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现象,你调查到哪些呢?

(四)、总结:

就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地球,让这些事情不再重演。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小公民,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要求】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他、她”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夏夜的美。

【教学难点】

体会夏夜的美。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

四、书写生字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夏夜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引入。

2、学生朗读全文。

二、读文感知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

⑴ 出示小蚂蚁的图片:

引导学生了解小蚂蚁着急的心情。

⑵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2、学习课文4~7自然段:

⑴ 出示插图1:

引导学生发现谁帮助了小蚂蚁。

⑵ 自由读4~7自然段:

引导学生感悟知道的内容。

⑶ 指导朗读。

⑷ 分角色朗读睡莲与小蚂蚁的对话。

三、合作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8~12自然段:

1、出示合作学习提示。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

教师适时引导,了解蜻蜓、萤火虫是怎样帮助小蚂蚁的。

四、朗读扩展

朗读13~16自然段,扩展说话,朗读感悟:

1、出示插图2: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在回家的路上蜻蜓、萤火虫、小蚂蚁的谈话。

2、自由表达。

3、学生创造性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4、扩展说话:

星星看到这一切,在说什么?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1.提出疑问。课文中(包括题目中)“文字”的含义有几种?

2.跳读课文。根据文字的不同含义大体勾画出全文的内容结构。

3.重点解读关于“大自然的文字”的部分。按照课文对“大自然的文字”的分类介绍再划分出它的层次。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明白作者介绍了哪些自然现象,作者怎样引领我们来破译它们,而且要掌握如下知识点:

(1)霍雨、铁砧、漂砾、毒意等

几个加点字的注音,在文中划出有这些字词的句子。

(2)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落实一些重要语句的领会)。

(3)讨论交流。

(4)质疑问难。就文中仍有疑难的地方,师生互间互答。

(5)布置作业。

(解说:本过程体现了置疑激趣法、整体掌握法及研究学习法这几种适应新大纲和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动机肯定是兴趣,有兴趣带着问题去探究,不仅能发挥主动性,而且能逐渐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精神。教学中,基本理念要贯穿始终,使教学在和谐共振中愉快地进行。)

自读点拨1.课文中“文字”的含义。

课文中的“文字”有两个意思:

第1、2段中指书本上的字;第3段一转,从“也有另外一套文字’往后,“文字”就指大自然中各种能给予人对自然进行认识、了解和推想以预示和启发的自然现象。这样,课文从读者的生活经验人手,显得亲切,使人产生联想;接着引出一个科学问题,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

2全文的内容结构把握。

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楚,第1、2段说明书本上的文字及其作用,引出大自然的文字这一重心内容,末尾3段则告诉我们学会大自然的文字的方法和意义,其余段落集中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

3.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类别?各有哪些作用?

根据方位来分,有天上的星、云、鸟和地上的石、树等;根据各自

主要的特征表现来分,可分为形(星、云)、声(鸟)、色(石)。星引导海上航行;云指导天空飞行;燕子告诉天气;白嘴鸦、鹤和大雁报告季节;石灰石说明沧海桑田的变化;漂砾表现自然的神奇力量。总之,正因为有了这些大自然的文字,人们才能认清自然,趋利避害,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和乐趣。

4.重点语句品味。

(1)“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充分肯定了文字的作用,加横线的词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本句还暗示了下文的大自然的文字也将会有巨大的作用。

(2)“无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这个比喻新颖恰当,引发读者无限的想像,也为后文介绍大自然的文字暗示了行文的结构顺序。

(3)‘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箭头的指路牌。”用比喻的说法形象地说明水上行船与在陆地上走路是不一样的,它没有具体明确的指示,自然地引出大自然的一种文字——星座门北极星)对行船的指导意义。

(4)“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飞来说”“告诉人们”用了生动的拟人手法,不仅清楚地说明白嘴鸦的飞来与鹤的飞去是季节变化的预兆,也显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很有情趣。“不用日历”,拟人中有比喻,新颖别致。

(5)“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这些语句很有意境,雁阵在人们的眼前越来越小直到消失,但它们使我们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空,它们留下了令我们回味的声音,它们使我们告别了一个寒冷的季节,但它们更使我们盼望一个全新的温暖的春天。我们的视线、我们的心都被那雁阵牵引着。想像和拟人手法运用得很成功。

5.说明方法归纳。

重要的方法是打比方、分类别和举例子。另外,拟人的写作手法对增强说明效果起了很大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的基本任务:诵读感受、探究发现、语言学用

教学重点:感受夏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设想:贯穿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

一、诵读感知,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吟咏精段,感受作品的理趣与情趣。

三、探究品味,揣摩富有魅力的语言。

四、语言学用,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

一、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春有春的妩媚,秋有秋的丰腴,冬有冬的庄严。而夏呢?你喜欢夏天吗?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成语来谈谈夏天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梁衡到北方的黄河流域,去感悟夏的紧张、热烈、急促!(课题)

二、语文活动一:整体感知

听读要求:

1.作家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情景?

2.从作家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

(一)课前我们做了预习,作者梁衡喜欢这个夏天吗?在文中找出依据。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夏季。”

(二)下面请同学们听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文中画面,作家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情景?从作家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 (听读课文)

1. 作家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情景?

(板书

景:细草、林带、蝉儿

麦浪、太阳、热风 (万物勃发)

棉苗、高粱、瓜秧 紧张、热烈、急促

人:割麦打麦 、追肥浇水(农民辛劳)

2. 说说看,从作家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比如:我从那 “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看到一个热烈的夏天,植物蓬勃生长。 (5分钟)

学生自由回答。如:热闹、紧张、热烈、急促、气势磅礴、忙碌、金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归纳点评]

这是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万物蓬勃生长,农民辛勤劳作。这是黄土地的夏天。梁衡曾作为《光明日报》记者驻扎山西九年,他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对这“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有着多么独到的感受啊!

三、语文活动二:精段吟诵

要求:1.读出节奏和感情2.读出理解和感受

(多媒体电视散文《夏》段落:“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听读)

(一) 这个语段有着韵律与节奏的美感,我们也来大声地朗读吧!(齐读)

(二) 激情演绎一下?师生激情背读。(配音乐、画面)

(① 小组背读,②个人背读)

评价语:(激情澎湃 声情并茂)

热浪滚滚,扑面而来!

好一个灵秀的春,丰腴的秋!

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是位粗嗓门的大哥!

哦,夏也有温柔纤细的一面。

好一个气势磅礴的夏天!

我要批评你,太谦虚了!读得太好了!

[教师归纳点评]

你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火热和生命的激情。老师也来试一试。(师读) 夏,就是这样一首生命与创造的诗。难怪作家要高声赞美了。

四、语文活动三:探究品味

读出你喜爱的词句,说说你的理解。

(一) 这篇散文选词精致,描写生动细腻,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句子蕴含哲理,既有写景的情趣美,又有议论的理趣美。把你喜欢的语句划下来,给你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理解。比如:①我喜欢第二段对季节的变化的描写,用“一锅水”“泛泡、冒气、沸腾”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过程,很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学生小组交流学习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二)谁先一鸣惊人?(把你的发现给我们共享?)学生自由回答。

评价语

(一)词语

1.动词:法国福楼拜曾经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

⑴“潜”: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声声长鸣悠悠溢出树间,显示着夏的势力,传达着夏的喧闹。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